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展開功能表▼
:::

▶展開選單

:::
:::
  • 現在位置:
  • 首頁 >
  • 新聞專區 >
  • 合理用藥與天敵應用的安全生產模式 有效控制番茄瘋欉 (農業部)

合理用藥與天敵應用的安全生產模式 有效控制番茄瘋欉 (農業部)

點閱: 971
資料來源: 農業藥物試驗所
更新時間: 2024/06/10

農業部新聞資料第1310號 中華民國113年6月10日

合理用藥與天敵應用的安全生產模式 有效控制番茄瘋欉

  氣候變遷造成的高溫少雨,會導致粉蝨族群迅速發展,粉蝨除了吸食植物液體,影響光合作用外,還會傳播植物病毒,造成「瘋欉」,使作物產量明顯減少。111年11月間高雄市及嘉義縣等地區因番茄瘋欉災情嚴重,112年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加入輔導團隊,輔導高雄市杉林區農友執行粉蝨整合管理(IPM),不僅有效減輕瘋欉,更提升產量與產值。

  農藥所表示,IPM的核心工作為監測與紀錄,因為建立完整的監測紀錄資料才能適時採取防治措施。該所建立的粉蝨調查方法是結合高雄市內門鄉儲備植醫,共同指導農友執行監測,並將紀錄儲存於雲端,利於即時查看並適時調整。IPM操作模式強調整合多種防治措施,包括使用低毒性、選擇性的農藥,並輔以天敵昆蟲,達到控制粉蝨數量的目標。

  農藥所說明,為確保小果番茄安全生產,該所結合合理用藥與天敵應用,而IPM防治管理則是依據小果番茄從種植到採收,共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定植時,採樣幼苗進行病毒檢測,確保種苗的健康;第二階段是在定植後,建議5-10公尺懸掛1張黃色黏紙,發現若蟲時可施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如百利普芬或賜派滅,再釋放天敵草蛉來調節粉蝨密度;發現成蟲入侵時,建議施用取食抑制劑如氟尼胺,並與觸殺型殺蟲劑如達特南混合施用,以預防病毒的傳播,當成蟲控制在1-2隻/葉時,改以施用免登資材如橘精油、脂肪酸鹽類。第三階段則是在小果至採收期,粉蝨成蟲數若大於2隻/葉,才考慮施用殺蟲劑,一般以免登植保資材及釋放天敵為主要防治措施,另可利用黑色遮陰網覆蓋外圍,減少粉蝨自臨近寄主植物入侵的比率。根據田間實際粉蝨監測及防治紀錄,進行有效措施,才能確保用藥科學合理,避免過度依賴化學藥劑,減少對環境和農產品安全的影響。

  農藥所指出,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多層次的IPM防治策略,不僅有效控制粉蝨的危害,還能促進作物健康生長,減少瘋欉發生。111年高雄市杉林區農友種植的玉女及金瑩番茄品種出現瘋欉情況超過50%,農友重新種植過後,情況仍超過50%;農藥所自112年輔導實施粉蝨IPM操作模式後,粉蝨密度獲得控制,定植後到採收前因瘋欉被拔除者降至約3-6%,且112年底至113年4月中旬止產量達約6.5萬台斤,產值收益達4倍以上,並經農藥殘留檢測計3次均合格,實現可持續的安全生產方式。

  農藥所強調,未來將持續廣IPM綜合防治模式,透過科學方法輔助產業升級,並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技術支持,確保更多農戶能夠受益於此高效、安全的生產模式,共同推動小果番茄產業與品質持續提升。

 

聯絡人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農藥應用組組長:蘇秋竹

電 話:04-23302101轉360

 

撰稿人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農藥應用組研究員:黃莉欣

電 話:04-23302101轉309

 

每株調查採樣3條枝條上粉蝨數量

每株調查採樣3條枝條上粉蝨數量。

農民自行監測粉蝨數量

農民自行監測粉蝨數量。

內門植醫協助確認及粉蝨若蟲調查

內門植醫協助確認及粉蝨若蟲調查。

番茄園粉蝨調查雲端紀錄

番茄園粉蝨調查雲端紀錄。

番茄園防治用藥雲端紀錄

番茄園防治用藥雲端紀錄。

番茄定植後田間設置黃色黏紙

番茄定植後田間設置黃色黏紙。

番茄定植後釋放草蛉

番茄定植後釋放草蛉。

粉蝨密度壓不太下來,於外圍加黑色遮陰網後,密度獲得控制

粉蝨密度壓不太下來,於外圍加黑色遮陰網後,密度獲得控制。

▼展開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