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展開功能表▼
:::

▶展開選單

:::
:::

資材研發組

點閱: 32219
資料來源: 農業藥物試驗所
更新時間: 2024/07/18


資材研發組

【目標】

為保衛食的安全,有效推動安全農業,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是為全世界之潮流,也是我國農業施政之重點。資材研發組積極開發各種對環境友善之資材,以無或低毒性之生物性植物保護資材和低毒性、高安全、高效益之化學資材,替代傳統的化學資材,供作物病蟲害防治使用,包括殺蟲、抑病、除草及多功能等微生物、生化、天然資材和改良製劑之高效安全化學資材。安全資材組開發成功多種本土性微生物製劑,有殺蟲的庫斯蘇力菌、鮎澤蘇力菌;兼具抑菌、肥效,又可作為飼料添加物的多功能液化澱粉芽孢桿菌;可殺蟲的蟲生真菌;可防除雜草的微生物除草劑。在誘引雄性昆蟲的化學傳訊素研究上,也已漸次完成多種性費洛蒙的開發,此外還研發多種相關品質管制技術、建立優良實驗室操作(GLP)理化性試驗方法。本組研發成果獲得多項國內外發明/ 新型式專利,也已技術授權多項新產品和產製、品管技術,帶動我國農藥、肥料產業升級並進軍國際市場。同時為了在安全、經濟的前題下,發揮資材的最大效力,也研究各種安全資材在整合防治系統(IPM) 中的應用技術,提供各種資材防治病、蟲、草和多功能的特性及有效使用方法,有效促進安全資材在田間的推廣使用。

【工作重點】

開發微生物製劑與化學傳訊素,發展田間應用技術。

多功能微生物之研發及應用。

農藥品質及配方改進﹐研發安全劑型農藥。

開發並改善農藥製劑,提升農藥品質及使用技術。

研究生物活性天然化學物﹐發展生化農藥產製技術。

農用個人安全防護裝備之研究及其效能評估。

符合優良實驗室操作規範之農藥理化性試驗。

【研究主題】

微生物製劑之開發與應用

1.蘇力菌研發與應用

台灣的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與其他生物一樣,因地理、氣候等因素,具有特別高的生物多樣性,本所多年來,採集全台農會穀倉之樣品,藉多種熱處理條件進行菌株分離,鏡檢孢子及結晶,多層次的殺蟲基因型式鑑定,及生物活性檢定,從事發掘具有開發價值之本土性蘇力菌菌株,及新穎殺蟲基因,已蒐集分離鑑定保存超過一千株以上。諸多菌種不僅為吉園圃及有機農業預備更多的可用素材,更為目前抗蟲基因改造蘇力菌或作物提供更多可供利用的基因。研究成果顯示,本土蘇力菌菌株大部分帶有異於進口蘇力菌之複雜的cry型基因組合,並且其中許多菌株在生物活性上甚至更優於外來菌株,因此值得開發使用。殺蟲活性優秀之蘇力菌菌株,研究直接醱酵量產,製備註冊登記資料,開發為本土之蘇力菌產品,也進一步經由基因轉殖的技術,將蘇力菌殺蟲基因加以重組、改造,以應付對某些蘇力菌殺蟲基因產物已產生抗性的昆蟲,及增廣殺蟲範圍。成功開發本土蘇力菌E911菌株,為防治小菜蛾、紋白蝶、螟蛾、毒蛾、擬尺蠖之生物性殺蟲劑。完全產品化開發的本土蘇力菌-包含:菌株、註冊登記資料、基礎醱酵、醱酵量產及製劑配方等技術與產品,技術移轉福壽實業公司,應用生產為防治害蟲使用之生物性微生物植物保護藥劑—庫斯蘇力菌E-911。


蘇力菌研發與應用

使用蘇力菌防治甘藍菜蝶蛾類害蟲,可以種出漂亮碩大的優質安全衛生蔬菜,農友施藥時不用防護也無安全顧慮,消費者更不必擔心有農藥殘毒的問題。是吉園圃及有機栽培理想的資材。

2.芽孢桿菌研發與應用

具商業化潛力之液化澱粉芽孢桿菌
A novel strain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with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本土液化澱粉芽孢桿菌具有多項功能:

● 產生纖維素分解酵素(cellulase)、蛋白質分解酵素(protease)、脂質分解酵素(lipase)、澱粉分解酵素(amylase)、溶磷(phosphate-solubilizing)、溶解血栓(fibrinolytic enzyme)作用的能力。

● 高產率同時產生抗生物質iturin與 surfactin。

● 抑制細菌性軟腐桿菌(Erwinia chrysanthemi ; E.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與十字花科黑腐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病害細菌。

● 抑制玫瑰灰黴病菌(Botrytis cinerea)、檬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 與番茄鐮胞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 病害真菌。


芽孢桿菌研發與應用

3.昆蟲病毒殺蟲劑研發與應用

以核多角體病毒為模式病毒,從事生物農藥之研發與應用


昆蟲病毒殺蟲劑研發與應用

電顯下甜菜夜蛾核多角體病毒之多角體(PIB)和病毒粒子。

利用昆蟲桿狀病毒為載體以擬尺蠖為生物反應器生產禽流感疫苗以加州苜蓿夜蛾核多角體病毒為載體,構築表現禽流感病毒H5N1、HA蛋白質基因重組昆蟲桿狀病毒,並利用中華民國及美國專利「應用於生產重組蛋白與桿狀病毒生物農藥的蟲體噴霧感染方法」之技術,將病毒感染4齡擬尺蠖增值表現蛋白質,生產高效價具保護性禽流感疫苗。

多角體(PIB)和病毒粒子

斜紋夜蛾大量飼育及其核多角體病毒接種生產

生產核多角體病毒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為蟲源之飼育,二為病毒之生產。

斜紋夜蛾大量飼育及其核多角體病毒接種生產

4.木黴菌研發與應用

木黴菌可用來防治病害或抑制病原的主要機制,包含產生細胞壁分解酵素、產生抗生素、營養競爭、超寄生及誘導植物產生抗性等幾大類。一株木黴菌可能具上述單一或多項之抑菌機制,且不同菌種(株)具不同生物、生化特性與環境適應力,施用後之病害防治效果因而有所差異。篩選優良菌株投入適當環境,方可確保之預期之作用。目前台灣已有核可登記之木黴菌,為台灣本土篩選之菌株「綠木黴菌 R42」,商品名稱為「根益旺」,劑型為其他粉劑,可用來防治蔬菜苗立枯病。

木黴菌在PDA培養基上之菌落型態


木黴菌在PDA培養基上之菌落型態

木黴菌可抑制紋枯病之生長


木黴菌可抑制紋枯病之生長

木黴菌可防治十字花科苗立枯病


木黴菌可防治十字花科苗立枯病

依微生物特性及施用方法訂定個別規格


依微生物特性及施用方法訂定個別規格

5.蟲生病原真菌殺蟲劑研發與應用

多年蒐集應用於生物防治的重要蟲生真菌,如球孢白殭菌(Beauveria bassiana)、黑殭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蠟蚧輪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 )、赤座孢黴(Aschersonia spp.)、綠殭菌(Nomuraea rileyi)、布氏白殭菌(B. brongniartii)、湯姆生多毛菌(Hirsutella thompsonii)及擬青黴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等。

除了累積開發之菌種資源外,也致力於綠殭菌、白殭菌、黑殭菌及蠟蚧輪枝菌等本土重要蟲生菌之開發應用研究,已獲成果包括上述菌種(株)之生物、生化特性資料及核酸、酵素層次鑑定分析技術之建立(如AFLP、RAPD、APIZYM活性比較…等);以生物檢定完成重要菌種(株)對本省重要作物害蟲之致病力檢測工作;評估多項重要環境因子對蟲生真菌之影響,並篩選出有效之抗外線保護劑;開發多項量產方法,並突破綠殭菌之量產瓶頸;更自行設計組建量產之固態醱酵槽(已獲日本專利)及親油性孢子回收系統,該回收系統已獲我國及日本專利,目前正與大葉大學合作進行回收功能測試及回收物之製劑研究工作,期能達到延長孢子貯存及田間作用時間之效果。


本土重要蟲生真菌

6.雜草病原菌之研發與應用

台灣農地或水域有多種難防除雜草,其中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 為全球第一頑強雜草,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oq.) Griseb)及布袋蓮(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皆為外來入侵種,繁殖力極強,空心蓮子草造成作物減產嚴重,而布袋蓮需耗費龐大經費移除。本組針對此3種難防除雜草進行微生物除草劑研發,包括致病真菌之篩選、分子鑑定及適用添加物與製劑研究。香附子、空心蓮子草及布袋蓮病葉初步分離及篩選的菌株超過30種,具顯著致病力的真菌分別為雙歧桿菌(Saccharicola bicolor)、假隔鏈格孢菌(Nimbya alternanthera)及露濕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不同菌種對其雜草寄主的致病程度,以及對佐劑的感受性各異。以布袋蓮為例,噴施露濕漆斑菌2-3日後即出現病癥,7日後可造成約70-80%傷害率,深具開發為微生物除草劑之潛力,配合無人機的噴藥系統,將可發揮防除布袋蓮的功效。


雜草病原菌之研發與應用

化學傳訊素之開發與應用

化學傳訊素(semiochemicals)為一類的「氣味」,維繫著昆蟲與寄主植物、害蟲與天敵以及昆蟲種內的關係;此類物質包含allelochemicals與pheromone兩類。

1.昆蟲性費洛蒙研發與應用

「昆蟲性費洛蒙」為昆蟲為了繁衍子代而分泌的氣味,誘引異性前來交尾。本所研發20種害蟲性費洛蒙誘餌、1種性費洛蒙交配干擾劑及4種乾式誘蟲器等防治資材;建立其田間應用技術,包括監測、大量誘殺及交配干擾防治法等,推廣農民害蟲管理應用。


昆蟲性費洛蒙研發與應用

農藥所研發之昆蟲性費洛蒙誘餌、性費洛蒙交配干擾劑、誘蟲器等產品
Products Item
Lures
性費洛蒙誘餌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紋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豆莢斑螟(Etiella behrii)、番茄夜蛾(Helicoverpa armigera)、擬尺蠖(Trichoplusia ni)、柑橘粉介殼蟲(Planococcus citri)、番石榴粉介殼蟲(Planococcus minor)、花姬捲葉蛾(Cydia notanthes)、桃折心蟲/粗腳姬捲葉蛾(Grapholita molesta / Cryptophlebia ombrodelta)、黑角舞蛾(Lymantria xylina)、小白紋毒蛾(Orgyia Postica)、茶姬捲葉蛾(Adoxophyes sp.)、亞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甘藷蟻象(Cylas formicarius)、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甘蔗條螟(Chilo sacchariphagus)、甘蔗紫螟(Sesamia inferens)、粉斑螟蛾(Ephestia cautella)、印度榖蛾(Plodia interpunctella)
Mating disruptants
性費洛蒙交配干擾劑
CFB mating disruptant (Bioactivity on Cydia notanthes, Grapholita molesta and Cryptophlebia ombrodelta)
Suitable to trap insect species with sex pheromone
Traps
誘蟲器
CFB-trap (花姬捲葉蛾誘蟲器):Cydia notanthes, Grapholita molesta, Cryptophlebia ombrodelta
SPW-trap (甘藷蟻象誘蟲器):Cylas formicarius
CTM-trap (黑角舞蛾誘蟲器):Lymantria xylina
No. 1 of 2-up trap (1號鱗翅目昆蟲上衝型誘捕器):Ostrinia furnacalis, Orgyia postica,
Chilo sacchariphagus, Trichoplusia ni
No. 2 of 2-up trap (2號鱗翅目昆蟲上衝型誘捕器):Adoxophyes sp.
No. 3 of 2-up trap (3號鱗翅目昆蟲上衝型誘捕器):Plutella xylostella

2.警戒費洛蒙研發與應用

研發薊馬警戒費洛蒙,已證實對花薊馬(Thrips hawaiiensis)、台灣花薊馬(Frankliniella intonsa)、菊花薊馬(Microcephalothrips abdominalis)、管尾薊馬科(Phlaeothripidae)、小黃薊馬(Scirtothrips dorsalis)具生物活性,影響其行為及生殖繁殖。將薊馬警戒費洛蒙懸掛於田間綜合防治薊馬,可再降低葡萄、番石榴、長豇豆、茄子受薊馬之危害率達12.3 - 42.8%。蚜蟲警戒費洛蒙文獻報導對多種蚜蟲具生物活性,如桃蚜(Myzus persicae)、玫瑰蚜(Macrosiphum rose)、棉蚜(Aphis gossypii)、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蕪菁蚜(Lipaphis erysimi)等。經試驗顯示蚜蟲警戒費洛蒙混合殺蟲劑,可增加殺蟲劑對桃蚜之藥效。


圖、因薊馬危害降低果實品質(芭樂)


圖、因薊馬危害降低果實品質(葡萄)


芒果果實被小黃危害狀


荔枝被小黃危害狀


青豆被小黃危害狀

3.食物誘引劑研發與應用

改良松斑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食物誘引劑配方,研發複合式誘引劑(食物誘引劑+聚集費洛蒙)提升誘引效果。開發大型的一層漏斗型誘蟲器,建立松斑天牛之誘捕系統,提供於松樹林監測、及誘捕松斑天牛用,以降低松材線蟲之傳播。芥子油可作為十字花科蔬菜害蟲之食物誘引劑,試驗顯示10 - 100 %芥子油配方對黃條葉蚤(Phyllotreta striolata)之誘引效果無差異。田間應用時,將芥子油配方置於直徑11 cm之圓筒型黏膠式誘蟲器內(使用黃色黏紙),再將誘蟲器懸掛於田區之地面,可獲得較佳之誘蟲效果。


圖、被誘捕的松斑天牛


圖、被誘捕的松斑天牛

發展利用無人飛行載具施用農藥之劑型及技術

收集國內外利用無人飛行載具(UAV)施用農藥之研究成果及相關規範,包含日本、歐洲、美國之UAV規範。 針對UAV之使用特性研究適合農藥製劑種類,整體而言,適合UAV之農藥製劑應具有低容量、低蒸散量之特性,配合適當的噴頭以降低霧滴飄散程度,以程式模擬不同噴施條件之霧滴飄散程度,討論影響UAV施用農藥之飄散影響因子,建置UAV施用農藥之相關參數以利進行評估及應用。

舉辦無人飛行載具(UAV)農業應用技術—臺日交流研討會。


無人飛行載具施用農藥之劑型及技術

安全農藥製劑產品研發與試量產

隨著國內農藥相關法規及管理措施的強化,以及環保與健康意識的提升,安全、高效及環保的植物保護製劑,漸漸為用藥選擇的主流趨勢,因此如何開發出安全又兼顧效果的植物保護製劑,乃為這個領域最重要的目標,針對傳統藥劑缺點,利用創新技術與安全配方之篩選,改良成安全及有效的植物保護劑型,提供優質植保製劑,以確保用藥安全及農業生產。然而,傳統之粉狀劑型,使用時容易有粉塵發生,而且調配時取用不易,其飛散的粉塵更會導致呼吸系統的危害,因此逐漸趨向將粉狀製劑經由粒狀化或水基化,改變成水分散性粒劑(WG)等粒狀製劑,或是預先將粉體配合適當分散、懸浮助劑,經過適當研磨與調配懸浮在溶液中的水懸劑(SC),減少使用時的粉塵飄散危害。

依據防治害物特性,研發多種安全製劑產品


依據防治害物特性,研發多種安全製劑產品

改良成水分散性粒劑,不會黏附於容器壁,取用時也可減少粉塵對使用者的危害


改良成水分散性粒劑,不會黏附於容器壁,取用時也可減少粉塵對使用者的危害

農藥產品之GLP理化性質試驗

農藥的理化性質是評估農藥對於人體健康與環境危害的基本資料,因此也是農藥登記必須之要件之一。根據我國「農藥管理法」及「農藥理化性與毒理試驗準則」之規定,農藥理化性及毒理試驗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所定優良實驗室操作規範(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及試驗規範辦理。我國之試驗規範尚未訂定,因此本組之理化性實驗室,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及美國環保署OPPTS 830系列之試驗規範,建立了一系列的理化性質試驗體系,目前包括一般成品農藥登記所需的10項理化性質測試項目,即,酸鹼度、密度、黏性、物理狀態、顏色、氣味、燃燒性、爆炸性、腐蝕性及貯存安定性。本組GLP理化性實驗室於民國105年2月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增項認證「物理-化學測試 (Physical-chemical testing)」。隨著本組GLP理化性實驗室體系逐漸完備,除了執行實驗室的計畫研究案,也接受愈來愈多的業界委託案。理化性質測試相對複雜,因為一種理化性質,常有多種不同測試方法及原理,但各種方法都有其限制,試驗單位必須清楚各種方法之原理與特點,注意到特定試驗方法的限制與適用範圍,以確保試驗結果的有效性與結論的正確性。藉由愈來愈多試驗經驗的累積,以及不同農藥劑型種類的實戰經驗,本組GLP理化性實驗室協助業界了解農藥登記要求理化試驗之意義與重要性,不但提高本身的專業度和試驗之品質,也幫助我國農藥登記審查主管機關,能夠對我們的試驗研究報告的專業度與可靠性更有信心。下圖是針對農藥之燃燒性與爆炸性風險評估所建立的是驗體系,左上是液體燃燒性,右上是固體延燒性,圖的下半部是爆炸性風險評估,包括以儀器分析熱流熱重來評估熱效應,以及以摩擦設備與撞擊裝置來評估機械效應對爆炸的風險。


農藥產品之GLP理化性質試驗

 

【研究人員】

姓名 職稱 分機 負責業務
謝奉家 研究員兼組長 801
813
1.多功能微生物製劑開發。
2.枯草桿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發光光桿菌、爪哇蟲草(玫煙色棒束孢菌)的研發。
黃郁容 副研究員 804 安全農藥製劑研究與開發、低毒性線蟲防治藥劑開發。
梁瑩如 副研究員 820 1. 微生物製劑開發與應用
2. 生物防治技術
林振文 聘用副研究員 831 1. 農藥登記理化性資料審查意見彙整
2. 農藥製劑開發及品質管制研究
3. 授課講師(農藥管理人員、農藥登記人員)
宋孟真 助理研究員 811 真菌及病毒類微生物資材之研究與應用
陳富翔 助理研究員 828 昆蟲化學傳訊素研究與開發、授課講師(農藥管理人員、農藥登記人員、農民學院)
潘蕙如 助理研究員 827 真菌與細菌之微生物農藥研究與開發
楊尚唯 助理研究員 807 蘇力菌、無人機的田間施藥應用、植物保護生物製劑研究與開發
蘇素清 助理研究員 228 製劑代工及粒徑分析
蕭伊婷 研究助理 821 微生物農藥研究與開發

 

中文姓名 謝奉家
謝奉家
英文姓名 Feng-Chia Hsieh
職稱 研究員兼組長
聯絡方式 聯絡地址:413001臺中市霧峰區舊正里光明路11號
聯絡電話: (04) 2330-2101 分機813 (Office);815 (Lab)
傳真機:(04) 2330-0945;2332-3073
E-mail:hsiehf@acri.gov.tw
學歷 1.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 博士 2004/09-2010/01
2.國防醫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碩士 1991/08-1993/07
3.中國醫藥學院醫事技術學系(現改制為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學士 1987/10-1991/06
4.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經歷 現職: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資材研發組 研究員兼組長 2023/08/01-
主要經歷:
1.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生物藥劑組與農藥化學組 研究員兼組長 2018/10/15-2023/07/31
2.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生物藥劑組 副研究員兼組長 2016/01/16-2018/10/14
3.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生物藥劑組 副研究員 2012/05/15-2016/01/15
4.私立朝陽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教育部審定助理教授證書 助理字第031457號)2010/8-2016/01
5.私立朝陽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2005/09-2010/08
6.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生物藥劑組 助理研究員 2002/04/09-2012/05/14
7.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生物藥劑系 薦任助理1999/07/01-2002/04/09
8.臺灣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生物藥劑系 薦任助理1999/6/28-1999/07/01
9.彰化縣環境保護局 第四課 薦任技士1997/08/18-1999/06/28
10.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藥物生物學組 薦任技士1995/09/01-1997/08/18
專長 生物農藥(微生物製劑)、生物技術
負責業務 1.多功能微生物製劑開發。
2.枯草桿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發光光桿菌、爪哇蟲草(玫煙色棒束孢菌)的研發。
發表著作與成果 榮譽:
1.台灣農學會111年度「農業事業獎」。農業事業褒獎個人獎。
2.研究團隊技術移轉授權予興農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物農藥用光桿菌0805 -P2R菌株及其發酵量產與應用技術」獲得2022傑出生技產業獎-年度產業創新獎(Innovation of the Year)。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
3.研究團隊獲得2021年度國家新創獎精進續獎-單一菌株跨領域研發為「生物農藥、微生物肥料與飼料添加物」三效無毒生物製劑的精進。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辦。
4.第43屆(民國108年)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
5.獲中華永續農業協會107年永續農法傑出學術獎。
6.中華民國農學團體104年聯合年會優良農業基層人員獎(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推薦)。
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4年模範公務人員。
8.研究團隊以「新穎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菌株及其應用」專利,獲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2年度智財權保護運用獎。
9.研究團隊2013年以「單一菌株跨領域研發為生物農藥、微生物肥料與飼料添加物三效無毒生物製劑」代表農委會藥毒所參加「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主辦第十屆國家新創獎競賽,獲得學術研究組的第十屆國家新創獎。
10.2009至2012年與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產學合作「液化澱粉芽孢桿菌之生物農藥與生物肥料商品化產品開發」參與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發展方案計畫,推展農業生技商品化績效卓越,並於2013年獲選為方案「典範案例」。

近5年技術移轉授權或專利移轉授權:
1.「微生物肥料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菌株Ba-BPD1、發酵量產與應用技術(含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號:I 373523)」非專屬授權。元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年非專屬授權(112/5/1-117/4/30)。
2.「生物農藥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CL3菌株及其發酵與應用技術」專屬授權。興農股份有限公司。8年專屬授權(110/11/01-118/10/31)。
3.「生物農藥用光桿菌0805 -P2R菌株及其發酵量產與應用技術」。興農股份有限公司。專屬授權(109/3/1-117/2/29)。
4.「水產養殖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菌株Ba-BPD1及相關培養技術」。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非專屬授權(105/5/1-110/5/1;110/5/2-115/05/01)。
5.「微生物肥料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菌株Ba-BPD1、發酵量產與應用技術(含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號:I 373523)」。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非專屬授權(109/01/01-114/01/01)。
6.「生物農藥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菌株Ba-BPD1、發酵量產與應用技術(含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號:I 373523)」。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非專屬授權(109/01/01-117/01/01)。
7.「益生菌飼料添加物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菌株及相關培養與酵素活性檢測技術(含專利,證書號:I 373523)」非專屬授權。全能營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大成長城集團的子公司)。非專屬授權(103/12/15-108/12/14;108/12/15-113/12/14)。
8.「益生菌飼料添加物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菌株及相關培養與酵素活性檢測技術(含專利,證書號:I 373523)」非專屬授權。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非專屬授權(102/12/16-107/12/15;107/12/16-117/12/15)。
9.「益生菌飼料添加物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菌株及相關培養與酵素活性檢測技術」非專屬授權。沅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專屬授權(102/3/13-107/3/13;108/04/15-113/04/14)。

專利:
1.謝奉家、高穗生。新穎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菌株及其應用。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號 I 373523。專利權期間:2012年10月1日至2028年12月4日。(專利權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2.謝奉家、高穗生。新穎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菌株及其應用。中國大陸發明專利證號 ZL 2008 1 0182428.7。專利權期間:2013年2月27日至2028年12月4日。(專利權人: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3.巫昇炎、謝奉家、鍾沅甫、蕭耀貴。可生物分解之薄膜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號 I 599598。專利權期間:2017年9月21日至2036年11月23日。(專利權人:喬福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表期刊研究論文:
(一)英文期刊論文:
1.Hsieh, T. T., Chang, J. C., Hsieh, C, Jui-Tang Tseng, J. T.,Lin, S. J., Yang, C. J., Hsieh, F. C.*, Nai, Y. S.* 2023. Miticidal activity of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0805-P2R for controlling of two spider mites, Tetranychus urticae and Tetranychus kanazawa in the papaya fields.(已投稿到SCI期刊,審查中)(共同通訊作者)
2.Tu, P. W., Chiu, J. S., Lin, C., Chien, C. C., Hsieh, F. C., Shih, M. C.* and Yang, Y. L. *. 2022. Evaluation of the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Photorhabdus akhurstii and its secondary metabolites against phytopathogenic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Journal of Fungi (SCI期刊). 8(4), 403; doi:10.3390/jof8040403.
3. L. H. Wu, L. H., Chen, Y. Z., Hsieh, F. C., Lai, C. T., Hsieh, C. 2022. Combined effect of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a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aizawai on Plutella xylostella.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06:2917-2926. (SCI期刊)
4.Chen, W. J., Kuo, T. Y., Chen, C. Y., Hsieh, F. C., Yang, Y. L., Liu, J. R., Shih, M. C. *. 2020.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and Tn5-insertion mutagenesis of Pseudomonas taiwanensis to probe its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rice bacterial blight dise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1: 8639-8657. (SCI期刊)
5. Wu, L. H., Wang, Y. T., Hsieh, F. C., Hsieh, C. 2020.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0805-P2R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191:191–200. (SCI期刊)
6.Wu, J. Y., Liao, J. H., Shieh, C. J., Hsieh, F. C., Liu, Y. C. * 2018. Kinetic analysis on precursors for iturin A production from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PD1.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126:630-635.(SCI期刊)
7. Liao, J. H., Chen, P. Y., Yang, Y. L., Kan, S. C., Hsieh, F. C.*, Liu, Y. C. * 2016. Clarification of the antagonistic effect of the lipopeptides produced by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PD1 against Pyricularia oryzae via in situ MALDI-TOF IMS analysis. Molecules 21, 1670. (SCI期刊) (通訊作者)
8. Huang, C. N., Lin, C. P., Hsieh, F. C., Liu, C. T. * 2016.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WF02 regarding its biocontrol activities and genetic responses against bacterial wilt in two different resistant tomato cultivars.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2: 183.(SCI期刊)
9. Chen, W. J., Kuo, T. Y., Hsieh, F. C., Chen, P. Y., Wang, C. S., Shih, Y. L., Lai, Y. M., Liu, J. R., Yang, Y. L. and Shih, M. C.* 2016. Involvement of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in secretion of iron chelator pyoverdine in Pseudomonas taiwanensis. Scientific Reports 6, Article number: 32950 (SCI期刊)
10. Chung, Y. C., Hsieh, F. C., Lin, Y. J., Wu, T. Y., Lin, C. W., Lin, C. T., Tang, N. Y., Jinn, T. R. 2015. Magnesium lithospermate B and rosmarinic acid, two compounds present in salvia miltiorrhiza, have potent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s. Eur J Pharmacol. 755: 127-133. (SCI期刊)
11. Chen, W. J., Hsieh, F. C., Hsu, F. C., Tasy, T. F., Liu, J. R., and Shih, M. C.* 2014.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nsecticidal toxin and pathogenicity of Pseudomonas taiwanensis against insects. PLOS Pathogens 10 (8) : e1004288 (SCI期刊)
12. Wu, T. Y., Chen, H. A., Li, F. Y., Lin, C. T., Wu, C. M., Hsieh, F. C., Tzen, Jason T.C., Hsieh, S. K., Ko, J. L., and Jinn, T. R. 2013. High-level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production of the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gts in baculovirus-infected insect larva.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169: 976-989.(SCI期刊)
13. Chang, Y. T., Hsieh, C., Wu, L. C., Chang, H. C., Kao, S. S., Meng, M.*, and Hsieh, F. C.* 2013. 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n insecticidal metalloprotease produced by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strain 0805-P5G, the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 symbio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14: 308-321.(SCI期刊) (通訊作者)
14. Hsieh, S. K., Tzen, Jason T. C., Wu, T. Y., Chen, Y. J., Yang, W. H., Huang, C. F., Hsieh, F. C., and Jinn, T. R.* 2011. Functional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from the black-bellied hornet Vespa basalis in Sf21 insect cells.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75:2371-2375. (SCI期刊)
15. Lin, Y. J., Jinn, T. R., Chen, Y. J., Deng, M. C., Hwang, C. S., Hsieh, F. C., Kao, S. S., Chen, Y. J., Tung, K. L., Wu, T. Y.*, and Huang, C. C.* 2011. Vaccination with hemagglutinin produced in Trichoplusia ni larvae protects chickens against lethal H5N1 challenge. 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42: 223-227. (SCI期刊)
16. Cheng, Y. M., Hsieh, F. C., and Meng, M. * 2009.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onserved aromatic amino acids in the discoidin domain of Paenibacillus beta-1,3-glucanase.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Nov 25;8:(62)1-13. (SCI期刊)
17. Hsieh, F. C., Tzeng, C. Y., Tseng, J. T., Tsai, Y. S., Meng, M.*, and Kao, S. S. * 2009.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ative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 Heterorhabditis brevicaudis, and its symbiotic bacteria from Taiwan. Current Microbiology 58:564-570. (SCI期刊)
18. Shih, I. L., Kuo, C. Y., Hsieh, F. C., Kao, S. S., Hsieh, C*. 2008. Use of surface response methodology to optimize culture conditions for iturin A production by Bacillus subtilis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J. Chin. Inst. Chem. Engrs.(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former titl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39:635-643. (SCI期刊)
19. Hsieh, F. C., Lin, T. C., Meng, M.*, and Kao, S. S.* 2008. Comparing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Bacillus Strains capable of producing the antifungal lipopeptide iturin A. Current Microbiology 56:1-5. (SCI期刊)
20. Hsieh, F. C., Li, M. C., Lin, T. C., and Kao, S. S.* 2004. Rapid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tin-producing Bacillus subtilis and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based on PCR. Current Microbiology 49:186-191. (SCI期刊)
21. Kao, S. S.*, Hsieh, F. C. *, Tzeng, C. C., and Tsai, Y. S. 2003.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 gene cry1Ca9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G10-01A from Taiwan granaries. Current Microbiology 47:295-299. (*: equal contribution) (SCI期刊)

(二)中文期刊論文:
1.曾偉𣔴、江致民、謝奉家、粘志遠*。2023。無人飛行載具適用農藥製劑之理化規格-細度及起泡性探討。臺灣農藥科學 (Taiwan Pesticide Science) 14:1-22。
2.蘇俊峯*、簡蘭懿、林宗俊、陳純葳、謝奉家*。2022。液化澱粉芽孢桿菌Nana 11在蝴蝶蘭黃葉病的防治潛力評估。植物醫學 (J. Plant Med.)。64(2):63-70。
3.袁秋英*、謝奉家。2021。植物生物刺激素 (plant biostimulants) 之特性與歐美立法管理之現況。臺灣農藥科學 (Taiwan Pesticide Science) 11:1-27。
4.梁瑩如、謝奉家。2020。歐盟和美國微生物農藥登記程序之比較。臺灣農藥科學 (Taiwan Pesticide Science) 9:21-35。
5.黃玉梅、謝奉家、蘇士閔、劉雅媚、何明勳。2016。番茄種子披衣添加生物製劑及植物精油對種子活力與病害之影響。植物種苗。18(2): 61-76。
6.Sun, T. Y., Hsieh, F. C. * 2015. First record of Eutypella sp. as a mycoparasite on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Plant Protection Bulletin.57(2):25-30 (植物保護學會會刊)。
7.高穗生*、謝奉家。2007。生物農藥之新進展。台灣昆蟲特刊第九號(台灣植物保護發展願景研討會專刊):p.249-264。
8.謝奉家、曾巧燕、高穗生*。2005。台灣首次分離的異小桿線蟲---短尾異小桿線蟲。植物保護學會會刊。47:263-271。
9.謝奉家、林宗俊、曾瑞堂、高穗生*。2004。兼具殺蟲與抗菌作用之線蟲共生細菌---光桿菌。植物保護學會會刊。46:163-172。
10.高穗生*、謝奉家。2003。本土蘇力菌基因之選殖及應用。植物保護學會特刊 新五號(植物保護管理永續發展研討會專刊):249-258。
11.謝奉家、李美珍、高穗生*。2003。枯草桿菌菌體及其代謝產物對病原眞菌之抑菌效果評估。植物保護學會會刊。45:155-162。

(三)中文專書(章)及專書論文:
1.宋孟真、謝奉家、蔡韙任、徐慈鴻編輯。2022。推動農藥減量與農藥風險管理新思維研討會專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出版。臺中。(ISBN:978-626-7110-26-3)。
2.謝奉家。2019。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植醫保健產品。環境友善之植醫保健秘籍。黃振文、謝廷芳、謝奉家、羅朝村編輯。五南出版社(ISBN:978-957-763-551-8)。P.79-94。
3.謝奉家。2019。蘇力菌植醫保健產品。環境友善之植醫保健秘籍。黃振文、謝廷芳、謝奉家、羅朝村編輯。五南出版社(ISBN:978-957-763-551-8)。P.127-148。
4.黃振文、謝廷芳、謝奉家、羅朝村編輯。2019。環境友善之植醫保健秘籍。五南出版社(ISBN:978-957-763-551-8)。494。
5.黃玉梅、林上湖、謝奉家、林宗俊、何明勳、陳易徵、羅英妃、邱燕欣。2018。種子多元精製處理技術研發。「厚植種苗產業創新技術研討會」暨厚植種苗產業競爭優勢之核心技術開發成果發表專刊(ISBN:978-986-808-817-7)。187-208。
6.費雯綺、李國欽、蘇文瀛、羅致逑、何明勳、曾經洲、陳妙帆、徐慈鴻、蔡韙任、謝奉家、蔣永正、江雅穗、洪美裕、蔡偉明、許照蓮、吳佩芳、陳慈芬。2018。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機關誌1971至201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出版。臺中。(ISBN:97898605649149)
7.謝奉家、曾經洲、洪巧珍、宋孟真、梁瑩如、袁秋英。2017。開發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混合使用之整合性防治技術。106年作物安全生產整合技術聯合成果發表會專刊。林映秀、李敏郎、黃慶文、蘇秋竹、蔣永正、徐慈鴻、費雯綺編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出版。臺中。(ISBN:986054531-9)
8.林俊樺、江珮瑜、謝奉家。2017。市售個人施藥防護衣之功能性評估。106年作物安全生產整合技術聯合成果發表會專刊。林映秀、李敏郎、黃慶文、蘇秋竹、蔣永正、徐慈鴻、費雯綺編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出版。臺中。(ISBN:986054531-9)
9.張敬宜、黃郁容、蔡韙任、謝奉家、何明勳、費雯綺編輯。2017。106年天然植物保護資材商品化研發成果及應用研討會專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出版。臺中。(ISBN:978-986-05-3687-4)
10.江致民、謝奉家、費雯綺編譯。2017。產業用無人機應用於病蟲害防治之安全對策手冊(日文中譯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出版。臺中。(ISBN:978-986-05-2927-2)
11.曾瑞堂、宋凱智、廖仁宏、林秀昭、謝奉家。2015。多功能微生物產品開發經驗分享-以液化澱粉芽孢桿菌為例。農委會藥毒所30週年所慶系列主題研討會-「安全植物保護資材研發及商品化研討會專刊」。謝奉家、曾經洲、陳妙帆、費雯綺編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出版。臺中。(ISBN:978-986-04-6791-8)
12.謝奉家、曾耀銘。2012。生物農藥產業。臺灣化工史,第三篇-下篇-第四章,第273-288頁。陳信文、李文乾主編。台灣化學工程學會出版。臺北。(ISBN:978-986-88704-2-0)
13.謝奉家。2010。具微生物農藥潛力異小桿線蟲共生細菌光桿菌之特性分析(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a symbiont of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 and a potential microbial pesticide)。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臺中。120頁。
14.謝奉家。1993。參與雌激素受體DNA結合區轉錄活化作用之DNA序列(DNA sequences essential for efficient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DNA binding domain)。國防醫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104頁

近10年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關的技術報告著作:
1.江致民、粘志遠、陳品錞、謝奉家。2021。我國無人機施藥應用之發展與日本無人機適用藥登記現況。農政與農情月刊第354期,p.48-53。
2.謝奉家。2021。生物農藥在有機農業上的應用方法。有機學院-專家睿見專欄-線上網頁文。有機農業推動中心。
3.張慕慈、鄭晏晏、黃蘊慈、翁瑋蓮、洪巧珍、蘇俞丞、謝奉家。2021。從市場發展趨勢與需求看昆蟲費洛蒙製劑之未來潛力。農業世界雜誌。第453期,p.78-85。
4. F.C. Hsieh. 2021. The rising star of Photobacterium: Both insecticidal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s. Biofertilizers and Biopesticides (B&B)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No.11. (網路刊登)
5.黃玉梅、林宗俊、謝奉家、姚儼修、吳翰儀。2019。蕓苔屬種子披衣添加生物製劑對種子活力與苗期病害之影響。種苗科技專訊。第107期,p.2-8。
6.江致民、謝奉家、何明勳。2018。無人機施藥的科技研發成果與展望。農政與農情月刊第317期,p.115-120。
7.謝奉家。2018。不再寂靜的春天! 專一性生物農藥精準對抗害物。豐年月刊。68卷8期,p.18-24。
8.謝奉家。2017。生物農藥登記應用與相關法規。永續農業半年刊。38:02-14。
9.謝奉家。2017。臺灣生物農藥開發與商品化應用之現況與未來展望。農業環境永續發展之願景研討會專刊:p.58-64。
10.謝奉家、沈盟倪、王智屏。2017。臺灣生物農藥許可證的申請與登記概況簡介。農業世界雜誌第405期。P.12-20。
11.謝奉家、林振文。2016。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技術服務收費標準第三條附表一修正條文簡介。農政與農情月刊第291期,p.34-35。
12.謝奉家。2015。農藥微生物製劑之開發與產品登記。興大農業第92期,p.20-28。
13.謝奉家。2015。農業用微生物資材之基因型鑑定技術開發-脈衝式電泳法。農政與農情月刊第271期,p.97-99。
14.謝奉家。2014。市售生物農藥介紹與生物防治。永續農業半年刊。35:39-48。
15.謝奉家。2014。微生物製劑之開發及其在病蟲害防治上之應用。永續農業半年刊。35:31-38。
16.謝奉家。2014。微生物應用於植物保護或農業之簡介。國家新創獎的官網-新創趨勢論壇。2014年6月30日。
17.謝奉家。2013。具商品化潛力之多功能--液化澱粉芽孢桿菌(下)。豐年半月刊,63(05):18-22。
18.謝奉家。2013。具商品化潛力之多功能--液化澱粉芽孢桿菌(上)。豐年半月刊,63(04):23-27。

 

中文姓名 黃郁容
英文姓名 Yu-Rong Huang
職稱 副研究員
聯絡方式 聯絡地址:41358臺中市霧峰區舊正里光明路11號
聯絡電話:(04) 2330-2101 分機804
傳真機:(04) 2330-0945
學歷 1.嘉義大學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碩士 2005/09 - 2008/03
2.嘉義大學農藝系 學士 2001/09 - 2005/06
經歷 現職: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資材研發組 副研究員 2023/08/01-
主要經歷: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生物藥劑組 副研究員 2020/07-2023/07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農藥化學組 助理研究員 2010/01-2020/07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 研究助理 2008/10 -2009/12
專長 農藥製劑
負責業務 安全農藥製劑研究與開發、低毒性線蟲防治藥劑開發
發表著作與成果
  1. 黃郁容、陳綵慈。2019。開發艾草及複方植生素作為雞隻保健飼料添加劑的應用。動物保健產業及安全防護科技創新開發成果交流。台中。(海報)
  2. 黃郁容、徐榮志。2017。臺灣農藥常用扇形噴頭之流量、霧滴粒徑及飄散距離之研究。臺灣農藥科學。3:1-24。
  3. 張敬宜、黃郁容、蔡韙任、謝奉家、何明勳、費雯綺編輯。2017。106年天然植物保護資材商品化研發成果及應用研討會專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出版。臺中。(ISBN:978-986-05-3687-4)
  4. 何明勳、林振文、黃郁容、蘇俞丞。農藥理化性資料之意義及其在生物性農藥商品化過程之重要性。2017。106年天然植物保護資材商品化研發成果及應用研討會專刊:17-24。
  5. 徐榮志、黃郁容。2017。降低飄散添加劑與台灣農藥噴頭霧滴粒徑調查研究。中華植物保護學會年會論文宣讀。105年度。台中
  6. 黃郁容、徐榮志、何明勳。2016。臺灣農藥噴頭霧滴粒徑調查研究與飄散評估方法建立。臺灣農藥科學。1:107-126。
  7. 黃郁容、王靜茹、何明勳。2015。天然資材根瘤線蟲防治藥劑之開發。中華植物保護學會年會論文宣讀。104年度。屏東
  8. 黃郁容、徐榮志、何明勳。2015。農藥霧滴粒徑與飄散研究。中華植物保護學會年會論文宣讀。104年度。屏東
  9. 黃郁容、徐榮志、何明勳。2015。農藥飄散及防止技術研究。中華植物保護學會年會論文宣讀。103年度。屏東
  10. 黃郁容、何明勳。2014。農藥飄散之預防管理與評估技術。農政與農情 264:87-91。
  11. 黃郁容、何明勳。2014。安全農業推手-農藥減毒,照樣有效。農政與農情 263:26-28。
  12. 黃郁容、王靜茹、白育茵、何明勳。2012。低毒性根瘤線蟲防治藥劑之開發。中華植物保護學會年會論文宣讀。101年度。屏東
  13. A thermo- and toxin-tolerant kefir yeast for biorefinery and biofuel Production. 2014. Jui-Jen Chang, Cheng-Yu Ho, Chi-Tang Mao, Nathan Barham, Yu-Rong Huang, Feng-Ju Ho, Yueh-Chin Wu, Yu-Han Hou, Ming-Che Shih, Wen-Hsiung Li, Chieh-Chen Huang. Applied Energy 132:465-474.
  14. 黃郁容。“C4 水稻”之遺傳工程:表達玉米PCK於水稻葉綠體以提高CO2濃度來促進其光合作用。國立嘉義大學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中文姓名 梁瑩如
英文姓名 Liang, Ying-Ru
職稱 副研究員
聯絡方式 04-23302101 ext. 820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 植物病理研究所 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 畜產學系 學士
經歷 行政院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生物藥劑組 副研究員
行政院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生物藥劑組 助理研究員
二級高考及格
專長 植物病理學、植物病害診斷、生物防治
負責業務
  1. 微生物製劑開發與應用
  2. 生物防治技術
發表著作與成果
  1. LIANG, Ying-Ru and LIAO, Fang-Chin. First Report of Pythium myriotylum Causing Root Rot of Kidney Bean in Taiwan. (Plant disease, 2022. 07 accepted)
  2. LIANG Ying-Ru, LIAO Fang-Chin, HUANG Tzu-Pi. Deciphering the influence on vitamin C content and rhizosphere microbiomes of sweet peppers with the colonization of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Ydj3 (PLOS ONE 17(2): e0264276, SCI journal, 2022.02 on line published)
  3. 梁瑩如、廖芳瑾、黃莉欣、張瑞璋。利用微生物製劑與二氧化矽複方防治菜豆白絹病與莖腐病之可行性評估[2022植物防檢疫新技術之開發與應用,研討會專刊]
  4. 梁瑩如、謝奉家。2020。歐盟和美國微生物農藥登記程序之比較。臺灣農藥科學 9:21-35
  5. 梁瑩如、廖芳瑾、王文龍、吳昭儀、張志弘、洪巧珍。2020。臺灣豌豆田間病蟲害 綜合防治管理之應用實例。臺灣農藥科學 8:65-84。
  6. 張敬宜、羅紹榮、梁瑩如。生物炭的安全性。2019生物炭的產製與應用手冊。(電子版)
  7. 梁瑩如、袁秋英、謝奉家、洪巧珍。豌豆關鍵害物安全管理技術提升與應用推廣。2019。作物安全生產整合技術成果發表會專刊。P.72
  8. 林玫珠、宋孟真、楊芃苮、廖芳瑾、梁瑩如*。篩選適用甜椒栽培之微生物資材。2018產業現況及研究發展國際設施研討會論文專刊。農試所特刊214號。p206-215。
  9. 謝奉家、曾經洲、洪巧珍、宋孟真、梁瑩如、袁秋英。2017。開發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混合使用之整合性防治技術。106年作物安全生產整合技術聯合成果發表會專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出版。臺中。p.110
  10. 梁瑩如*、黃郁容、黃姿碧。淺談現代農藥製劑發展趨勢。2017。農業世界416期。p38-45
  11. 林玫珠、宋孟真、楊芃苮、廖芳瑾、梁瑩如*。開發適用設施茄果作物之微生物資材初探。2016 設施蔬果病蟲害管理暨安全生產研討會論文集。農試所特刊205號。P76-85
  12. 梁瑩如。2006。美國發明人保護法簡介。台一專利專論集
  13. P. J. Lee, Y. J. Liang, C. M. Shih, Y. C. Wang . 2000. Correlation of Elevated mRNA Expression of p53 Gene and Repair Genes with Lung Cancer Chemoresistance. Bio Bull. NTNU 35(2): 95-105.

 

海報
  1. (海報) 梁瑩如。延長功能性微生物產品櫥架壽命技術開發。農試所牛墟日。2022.11.29
  2. 梁瑩如、潘蕙如、廖芳瑾、陳呂榕。大豆種衣處理對Rhizoctonia solani 引起之苗腐病及抗蟲效力之評估。台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年會。2022.09.29
  3. Ying-Ru LIANG*, Fang-Chin LIAO, Ray Ruey-Jang CHANG, Yi-Hsien LIN, Tzu-Pi HUANG. Microbial seed coating formulation primes cucumber defense response against Pythium aphanidermatum.2021. ICBC2. Zürich, Schweiz.
  4. 梁瑩如、廖芳瑾、王文龍、吳昭儀、張志弘、洪巧珍*。豌豆關鍵害物安全管理技術提升與應用推廣。108年作物安全生產整合技術成果發表會。台中。
  5. 梁瑩如。生物炭於蔬菜栽培應用。2019。農業循環技術研發成果展示暨研討會。屏東生技園區。
  6. 梁瑩如。微生物肥料用之枯草桿菌。2019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台北。
  7. LIANG Ying-Ru*, LIAO F.C., HSIEH F.C., HUANG T.P. Influence of applying microbial agents on the quality of sweet pepper. 2018 ICPP Meeting, Boston, USA.
  8. 梁瑩如。生物炭保水資材之研究。2018 產業化推動成果展示暨研討會。嘉義。
  9. 梁瑩如。防治線蟲之微生物開發。2015產業發展暨技術交流研討會。
  10. D. Tzeng, W. Huang, Y. LIANG, C. Chen, T. Huang, T. Lee, W. Lai. 2011. The use of arthrospore formulation of antagonistic Streptomyces for the control of diseases caused by Phytophthora species. 2011 APS Annual Meeting, Hawaii, USA.

 

論文宣讀
  1. 陳金堯、黃文的、李宗倫、黃姿碧、賴文瑞、梁瑩如、曾德賜。2011。鏈黴菌Streptomuces griseobrunneus S3菌株活孢子製劑在疫病菌危害防治上之應用性。中華民國植物病理學會九十九年度年會。台中市,台灣(摘要與論文宣讀)

 

授權
  1. 微生物肥料用枯草桿菌及其發酵配方與技術一式。非專屬授權。

 

中文姓名 林振文
英文姓名 Jen-Wen Lin
職稱 聘用副研究員
聯絡方式 聯絡地址:41358臺中市霧峰區舊正里光明路11號
聯絡電話:(04) 2330-2101 分機831
Email:jenwen@acri.gov.tw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博士 2006畢業
經歷 現職: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資材研發組聘用副研究員 (2023~)
主要經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藥化學組聘用副研究員 (2009~2023)
專長 農藥研發、理化試驗、分子病毒、生物技術
負責業務 農藥登記理化性資料審查意見彙整
農藥製劑開發及品質管制研究
授課講師(農藥管理人員、農藥登記人員)
發表著作與成果 中文論文期刊

 

  1. 林振文。2019。持溫熱重法於農藥原體蒸氣壓測定之應用。臺灣農藥科學。No.6:37-47頁。
  2. 謝奉家、林振文。2016。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技術服務收費標準第3條附表1修正簡介。農政與農情。No.291:34-35頁。
  3. 林振文。2013。新農藥開發之理論設計簡介。農政與農情。No.243:94-97頁。
  4. 林振文、廖秀英、王建彬、許如君、馮海東。2010。抗凝血殺鼠劑之抗藥性機制回顧與展望。有害生物抗藥性研討會專刊。37-52頁。

 

研討會論文
  1. 何明勳、林振文、黃郁容、蘇俞丞。2017。農藥理化性資料之意義及其在生物性農藥商品化過程之重要性。106年天然植物保護資材商品化研發成果及應用研討會專刊第17~24頁。
  2. 林振文、廖秀英。2017。蜂蟹蟎防治資材資材–甲酸膠體分析方法及貯存安定性研究。105年度中華植物保護學會年會論文宣讀。

 

 

中文姓名 陳富翔
英文姓名 Fu-Hsiang Chen
職稱 助理研究員
聯絡方式 聯絡地址:41358臺中市霧峰區舊正里光明路11號
聯絡電話:(04) 2330-2101 分機828
Email:fhchen@acri.gov.tw
學歷
  1.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碩士 2004/09-2006/06
  2.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學士 2000/09-2004/06
經歷 現職:
  1.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資材研發組 助理研究員 2023/08-

主要經歷:

  1.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農藥化學組 助理研究員 2022/03-2023/07
  2.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技術服務組 助理研究員 2014/08-2022/03
  3.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技術服務組 技佐 2013/12-2014/08
  4. 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臺中分局 澎湖檢疫站 技士 2012/12-2013/12
  5.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技術服務組 專業助理 2008/12-2012/12
專長 農藥登記、植物保護技術方法、資訊系統開發、昆蟲化學生態學
負責業務 昆蟲化學傳訊素研究與開發、授課講師(農藥管理人員、農藥登記人員、農民學院)
發表著作與成果 榮譽
  1. 中華民國農學團體107年聯合年會優良農業基層人員獎(中華農藥協會推薦)。

專利

  1. 陳富翔、王文龍、張志弘、洪巧珍。引導式誘蟲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號M636005。專利權期間:2023年1月1日至2032年7月28日。(專利權人: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技術轉移

  1. 「黃條葉蚤誘捕裝置生產及使用技術」(非專屬授權)

資訊系統開發

  1. 農藥田間藥效委託試驗報告查詢系統
  2. 農藥延伸使用作業登錄系統
  3. 作物病蟲害診斷系統
  4. 植物保護資訊系統
  5. 農藥登記線上申辦系統
  6. 農藥登記審查作業系統
  7. 安全農業系統
  8. 生物農藥查詢平台
  9. 農藥商品網站架站模組

期刊論文

  1. 陳富翔、吳俊德、陳妙帆。2020。植物保護資訊系統與作物群組化之檢索設計。臺灣農藥科學(8)。17-32。
  2. 陳富翔 、陳慈芬、陳妙帆。2022。植物保護資訊系統使用分析及推廣成效。臺灣農藥科學(13)。35-57。
  3. 陳富翔、王文龍、吳昭儀、張志弘、張慕瑋、洪巧珍。2023。茉莉蕾螟(Hendecasis duplifascialis (Hampson)) 性費洛蒙誘引劑與誘蟲器誘捕效果初探。臺灣農藥科學(14)。23-34。

專書編輯

  1. 廖瓊惠、陳富翔、李貽華、費雯綺。2009。98年度農業藥劑委託試驗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2. 費雯綺、王喻其、陳富翔、林曉民、李貽華。2010。植物保護手冊(民國99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3. 廖瓊惠、陳富翔、李貽華、馮海東。2010。99年度農業藥劑委託試驗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4. 廖瓊惠、陳富翔、蔡勇勝、馮海東。2011。100年度農業藥劑委託試驗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5. 廖瓊惠、陳富翔、蔡勇勝、費雯綺。2012。101年度農業藥劑委託試驗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6. 王喻其、王泰權、陳富翔、蔡勇勝、李宏萍、費雯綺。2012。植物保護手冊(民國101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7. 王喻其、鄭瑋瑄、陳富翔、王智屏、陳妙帆、費雯綺。2016。植物保護手冊-豆科作物篇(105年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8. 王喻其、鄭瑋瑄、陳富翔、王智屏、陳妙帆、費雯綺。2016。植物保護手冊-茄科作物篇(105年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9. 王喻其、鄭瑋瑄、陳富翔、王智屏、陳妙帆、費雯綺。2016。植物保護手冊-葫蘆科作物篇(105年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10. 王喻其、鄭瑋瑄、陳富翔、王智屏、陳妙帆、費雯綺。201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民國106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11. 陳富翔、鄭瑋瑄、王喻其、王智屏、陳妙帆。2019。植物保護手冊-根莖菜類作物篇(108年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12. 陳富翔、鄭瑋瑄、王喻其、陳妙帆。2021。植物保護手冊-葉菜類作物篇(110年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13. 陳富翔、鄭瑋瑄、王喻其、陳妙帆。2022。植物保護手冊-水稻篇(111年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推廣文章

  1. 陳富翔、吳俊德、陳妙帆。2021年。農民用藥查詢好幫手-植物保護資訊系統。農政與農情(345)。106-111。
  2. 陳富翔、吳俊德、陳妙帆。2022年。植保用藥不求人 資訊在手掌乾坤。農業世界雜誌(467)。40-44。

論文宣讀及研討會專文

  1. 陳富翔、吳俊德、陳妙帆。2018。植物保護技術方法智慧檢索發展與應用。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民國107年年會與論文宣讀。臺中。2018/11/30。
  2. 陳富翔、吳俊德、陳妙帆。2019。優化植物保護及農藥使用資訊查詢設計。2019亞太農業資訊科技國際研討會暨臺灣農業資訊發展論壇。臺中。2019/10/31。
  3. 陳富翔。植物保護資訊系統推廣。2019。安全防治資材商品化與農藥管理新措施研討會。臺中。2019/11/21。
  4. 陳妙帆、陳慈芬、陳富翔、吳俊德、郭嬌紋、沈盟倪、王智屏。2020。守護作物農藥減量系統之建構與應用。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民國109年年會與論文宣讀。臺中。2020/11/21。
  5. 陳富翔。2021。我國生物農藥登記趨勢與推動現況。善農永續工程-農藥減量達人技術交流會。臺中。2021/11/23。
  6. 陳富翔、陳慈芬、沈盟倪、方浩宇、陳妙帆。2021。最佳化及推廣植物保護資訊系統。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民國110年年會與論文宣讀。臺中。2021/11/26。
  7. 安全農業系統之建構與應用。陳妙帆、陳慈芬、沈盟倪、陳富翔、吳俊德、郭嬌紋。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民國110年年會與論文宣讀。臺中。2021/11/26。
  8. 陳富翔、張志弘、謝宜潔、謝佩臻、劉如依、陳佩吟、林振文、何明勳。2022。四種昆蟲費洛蒙植物保護產品有效成分檢驗方法之開發。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民國111年年會與論文宣讀。臺中。2022/12/02。
  9. 陳富翔、王文龍、張志弘、吳昭儀、張慕瑋、洪巧珍。2022。新型黃條葉蚤(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誘捕系統之開發。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民國111年年會與論文宣讀。臺中。2022/12/02。
  10. 陳慈芬、陳富翔、黃莉欣、沈盟倪、方浩宇、陳妙帆。2022。模擬田間監測病蟲害管理教學系統之建置。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民國111年年會與論文宣讀。臺中。2022/12/02。
  11. 陳富翔、王文龍、張志弘、吳昭儀、張慕瑋、陳佩吟、林振文、洪巧珍。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性費洛蒙誘餌之規格訂定與田間效果初探。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民國112年年會與論文宣讀。嘉義。2023/12/08。
  12. 陳富翔、王文龍、張志弘、吳昭儀、張慕瑋。開發臺灣本土的番茄潛旋蛾 (Tuta absoluta (Meyrick)) 性費洛蒙誘餌。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民國112年年會與論文宣讀。嘉義。2023/12/08。
  13. Chen, F. H., Wang, W. L., Chang, C. H., Hung, C. C. and Hwang, S. Y. 2024.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lant volatiles in trapping Phyllotreta striolata: combining the aggregation pheromones and modifying traps. 26th Biannual International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Symposium (IPRI 2024). Tainan, Taiwan. 2024/04/22-04/25.

壁報發表

  1. 陳富翔、涂青宇、杜亞潔、王建彬 、李彥芸、謝玉貞。2017。高風險連續採收及新興作物取食安全評估與延伸使用資訊應用。106作物安全生產整合技術聯合成果發表會。臺中。2017/11/28。
  2. 陳富翔。2019。校園午餐食材安全用藥延伸使用。校園午餐農安技術展。臺北。2019/12/7。
  3. 陳富翔、吳俊德、陳妙帆。2021。植物保護資訊系統優化、推廣及使用分析。110年度農民學院回娘家 (農民學院10週年)。2021/11/19。
  4. Chen, F. H., Hung, C. C., Wang, W. L., Wu, C. Y., Chang, C. H., Chang, M. W., and Ling, Y. L. 2023.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mass trapping system for sex pheromone of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lutellidae) in Taiwan.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and Other Crucifer Insect Pests. Phnom Penh, Cambodia. May 2-5, 2023.

授課講義

  1. 陳富翔。農藥登記管理資料需求及其意義。農藥管理人員訓練。
  2. 陳富翔。農藥與有害生物資訊系統介紹。農藥管理人員訓練。
  3. 陳富翔。植物保護資訊系統簡介及應用。農民學院、全國儲備植物醫療師在職教育訓練。
  4. 陳富翔。農藥管理法規介紹。農民學院。
  5. 陳富翔。農藥登記法規及申請流程重點講解。農藥新進人員登記專案實務班。
  6. 陳富翔。農藥延伸使用申請須知。農藥新進人員登記專案實務班。
  7. 陳富翔、王文龍、張志弘、吳昭儀、張慕瑋、洪巧珍昆蟲費洛蒙專論與實作。農民學院。

 

中文姓名

蘇素清

英文姓名

Su Su Ching

職稱

助理研究員

聯絡方式

04-2330-2101 分機228

學歷

逢甲大學化學工程系

經歷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資材研發組助理研究員

專長

製劑開發

負責業務

製劑代工及粒徑分析

發表著作與成果

 

 

中文姓名 潘蕙如
英文姓名 Hui-Ru Pani
職稱 助理研究員
聯絡方式 聯絡電話:(04) 2330-2101 分機827
E-mail:hrpan@acri.gov.tw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 學士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 碩士
經歷 現職: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資材研發組 助理研究員 (2023.8-

主要經歷: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生物藥劑組 助理研究員(2021.2-2023.7)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殘留管制組 技佐(2019.12-2021.1)
專長 植物保護、生物防治
負責業務 真菌與細菌之微生物農藥研究與開發
發表著作與成果 期刊論文
1. P.K. Lu, H.R. Pan, and X.R. Lin. 2019. First Report of Corynespora cassiicola Causing Leaf Spot on Salvia miltiorrhiza in Taiwan. Plant Disease (DISEASE NOTES), 103(4):769.
 
2. Yi-Jeng Chen, Yi Sheng Lin, Hui-Ru Pan, Wen-Hsin Chung. 2019. Distribution and multiplication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train race 1 biovar 4 in vegetable sweet potato cuttings.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168(1), 36-46.
 
3. Po-Kuan Lu, Wen-Tung Hsieh, Hui-Ru Pan, Jie-Hao Ou. 2019. First Report of Haradamyces foliicola Causing Leaf Blight on Oil Tea (Camellia oleifera) in Taiwan. Plant Disease (DISEASE NOTES), 103(5):1027.
 
4. C.H. Duan, H.R. Pan, C.C. Wang. 2018. First Report of 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 Causing Anthracnose on Papaya in Taiwan. Plant Disease (DISEASE NOTES), 102(11), 2375.
 
5. Chung-hang Duan, Che-ming Chang, Chiou-chu Su, Hui-ru Pan. 2017. 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 causes black spot on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fruit in Taiwan. Australasian Plant Disease Notes, 12:36.
 
6. 黃于芳、王照仁、潘蕙如。2023。洋香瓜果腐病菌之特性與其對藥劑之感受性。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58): 93-107。
 
7. 潘蕙如、林立、呂柏寬。2019年。爪哇擬青黴菌(Isaria javanica WHEP-1)防治銀葉粉蝨 (Bemisia argentifolii biotype B)應用評估之研究。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38)。89-104。
 
8. 段中漢、潘蕙如、王群中。2019年。果樹炭疽病菌之分子鑑定及其對殺菌劑 之感受性。臺灣農藥科學(6)。71-104。
 
9. 段中漢、潘蕙如、王群中。2018年。臺灣五種果樹炭疽病菌之鑑定、病原性及對殺菌劑之感受性。臺灣農藥科學(5)。91-111。
 
10. 鍾文鑫、潘蕙如、陳以錚。2015年。內生性細菌於植物病害防治上的應 用。苗栗區農業專訊第72期。18-21。
 
11. 陳以錚、潘蕙如、林益昇、鍾文鑫。2013。具拮抗能力葉用甘藷內生細菌之鑑定與其防治青枯病之效果評估。植物病理學會刊(22)。45-56。
 
 
研討會論文
 
1. Yi-Jeng Chen, Hui-Ru Pan, Yi-Sheng Lin and Wen-Hsin Chung. 2015. Using pathogentested seedlings and a bio-agent to control bacterial wilt of vegetable sweet potato in field. 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2015 Annual Meeting, Pasadena, California.
 
2. Hui-Ru Pan, Yi-Jeng Chen, Wen-Hsin Chung. 2015. Distribution of endophytic bacteria-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PX1 in tomato tissues and its potential on control of tomato bacterial wilt. 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2015 Annual Meeting, Pasadena, California.
 
3. Yi-Jeng Chen, Yi-Sheng Lin, Chia-Yi Lee, Hui-Ru Pan, Wen-Hsin Chung. 2013. Distribution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the causing agent of bacterial wilt of vegetable sweet potato and its management in fields.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lant Pathology, Bejing.
 
4. 蕭伊婷、宋凱智、謝奉家、潘蕙如(2021年 11月)。防治銀葉粉蝨之蟲生真菌應用潛力與商品化評估。中華植物保護學會 110年會,國立中興大學。
 
5. 呂柏寬、潘蕙如。2018年。油茶葉枯病菌病原性加速檢測之方法。中華 民國植物保護學會106年度年會,台中。
 
6. 呂柏寬、謝文棟、潘蕙如。2017年。台灣新發生之油茶葉枯病初報。油料作物成果發表會-106年度成果發表暨研討會。
 
7. 林立、呂柏寬、潘蕙如。2017年。爪哇擬青黴菌防治銀葉粉蝨之商品化研究。中華植物保護學會105年度年會暨論文宣讀,台中。
 
8. 蔡軫羽、潘蕙如、王照仁、鍾文鑫。2016年。評估內生性液化澱粉芽胞桿菌SPX1菌株防治絲瓜萎凋病之效果。中華民國植物病理學會一O四年度年 會,台中。
 
9. 潘蕙如、陳以錚、鍾文鑫。2015年。植物內生細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PX1之特性、於植物組織內存在位置及防治番茄青枯病的 效果。中華民國植物病理學會一○三年度年會,台中。
 
10. 陳以錚、林益昇、潘蕙如、鍾文鑫。2012年。台灣甘藷青枯病的種苗偵測技術開發與應用。中華民國植物病理學會一百年度年會,台北。
 
海報
梁瑩如、潘蕙如、廖芳瑾、陳呂榕(2022年 09月)。大豆種衣處理對 Rhizoctonia solani引起之苗腐病及抗蟲效力之評估。 111年台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年會,台中。海報發表。

 

中文姓名 楊尚唯
英文姓名 Shang-Wei Yang
職稱 助理研究員
聯絡方式 聯絡地址:413001臺中市霧峰區舊正里光明路11號
聯絡電話:(04) 2330-2101 分機807
E-mail:sweiy@acri.gov.tw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 碩士 (2013-2015)
國立嘉義大學植物醫學學程 學士學分學程 (2010-2013)
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 學士 (2009-2013)
經歷 現職: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資材研發組 助理研究員 (2023/08/01迄今)
主要經歷:
1.行政院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生物藥劑組 助理研究員(2022 - 2023)
2.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臺中分局 嘉義檢疫站 技士(2020 - 2022)
3.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臺中分局 臺中港檢疫站 技士(2018 - 2020)
4.107年公務人員高考三級及格 植物病蟲害防治類科(2018)
5.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 第六課 實習植物醫師(2017-2018)
6.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原真菌發育生物學研究室 研究助理(2015)
專長 植物病蟲害診斷與管理、植物檢疫、生物技術、生物防治技術開發與應用
負責業務 植物保護生物製劑研究與開發、蘇力菌研究與開發
發表著作與成果

發表期刊研究論文:

期刊論文:

  1. Wang C. L. *, Yang S. W., and Chiang C. Y. 2016. The first report of leaf spot of Eucalyptus robusta caused by Pseudoplagiostoma eucalypti in Taiwan. Plant Disease 100: 1504.

專書(章)及專書論文:

  1. 楊尚唯。2015。十字花科炭疽病菌之兩個含有homeodomain-like motif 轉錄因子的功能分析。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93pp。
  2. Shang-Wei Yang, Hsueh Kuo, Lyu-Rong Chen, Nien-Chia Li, Jessica Lai. 2023.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subspecie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llected from Taiwan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Proceedings of IX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and other Crucifer Insect Pests, Phnom Penh, Cambodia. (May. 2-5)

論文宣讀及海報發表

  1. 楊尚唯、余祥萱、呂昀陞。2023。以炭角菌餵食銀紋夜蛾幼蟲對其蟲體重量之影響。中華植物保護學會112年度會員大會暨論文宣讀。嘉義,臺灣。 (Dec 8) (口頭發表)
  2. Shang-Wei Yang and Chih-Min Chiang. 2023. Establishing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spray industry ecosystem for banana and anemone industry. 202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Agriculture. Taipei, Taiwan (Oct. 31-Nov. 1) (Poster and online)
  3. Shang-Wei Yang, Hsueh Kuo, Lyu-Rong Chen, Nien-Chia Li, Jessica Lai. 2023.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subspecie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ollected from Taiwan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IX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and other Crucifer Insect Pests, Phnom Penh, Cambodia. (May. 2-5) (Poster presentation)
  4. Chen, H. Y., Yang, S. W. and Wang, C. L. Two putative transcription factors of 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are required for full virulence to Chinese cabbage and Arabidopsis. 2018 Conference on Mycology and Edible/Medicinal Mushrooms & Annual Meeting of Mycological Society, ROC, Taipei, Taiwan (Oct. 20)
  5. Shang-Wei Yang and Chih-Li Wang. 2016. 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ChHox1 is involved in modulating fungal morphology and virulence. 13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Fungal Genetics. Paris, France. (Apr. 3-6).
  6. Shang-Wei Yang and Chih-Li Wang. 2015.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wo transcription factors containing homeodomain-like motif in 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Fungal Science 30: 122 (O-II07). The 12th Cross-strait Mycological Symposium, Taichung, Taiwan. (Nov. 7-8) (海報參展)
  7. Shang-Wei Yang and Chih-Li Wang. 2015. 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ChHox1 is involved in modulating fungal morphology and virulence.國際生物催化暨農業生技學會(ISBAB)舉辦台灣農業生物技術與自然資源應用研討會。臺灣南投。(Sep.3-4)(海報宣讀)
  8. Yang, S. W., Yang, C. M., Wang, C. L. 2015.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wo transcription factors containing homeodomain-like motif in 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Plant Pathology Bulletin 24 (2): 168 (SB01). The Annual Meeting of Taiwan Phytopathology Society, Taichung, Taiwan. (Mar. 27-28) (論文宣讀) (the Third Prize Award of Student Presentation Competition)

推廣性文章

  1. 楊尚唯、江致民。2024。[無人載具應用]無人機應用蘇力菌於水蓮作物精準施藥技術。SMART AGRI智慧農業網站-農糧產業推動實例。https://www.intelligentagri.com.tw/xmdoc/cont?xsmsid=0M068492401417538149&sid=0N354389088395330440 (線上文章)
  2. 楊尚唯。2022。儲備植物醫師實務經驗分享。動植物防疫檢疫季刊72期-交流廣場專欄。第64-66 頁。
  3. 楊尚唯。2019。病蟲害診斷案例分享。農業世界雜誌436 期-植物醫生面面觀專欄。第100-103 頁。
  4. 楊尚唯。2019。病蟲害診斷案例分享。農業世界雜誌431 期-植物醫生面面觀專欄。第105-109 頁。
  5. 楊尚唯。2019。病蟲害診斷案例分享。農業世界雜誌425 期-植物醫生面面觀專欄。第98-101 頁。

競賽獲獎

  1. 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第三屆「植物病蟲害情蒐競賽」專家組第二名 (2023)
  2. 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第二屆「植物病蟲害情蒐競賽」專家組第三名 (2022)
  3. 台灣農業生物技術與自然資源應用研討會壁報論文競賽-優等獎(2015)
  4. 植物病理學會103年度論文宣讀比賽B組第三名(2015)

相關證書

  1. 農藥代噴技術人員證書-種子消毒、空中施作

 

中文姓名 蕭伊婷
英文姓名 XIAO YI TING
職稱 研究助理
聯絡方式 聯絡電話:(04) 2330-2101 分機821
E-mail:ytxiao@acri.gov.tw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學士
經歷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 資材研發組 研究助理(2023.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農業化學組 技佐(2021.8-2023.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作物改良課 技佐(2020.11-2021.8)
專長 植物病害鑑定、植物保護、生物防治
負責業務 微生物農藥研究與開發
發表著作與成果 期刊論文
 
Yi-Ting Xiao, Chao-Jen Wang, Tung-Chin Huang, Yuan-Min Shen. Erysiphe lespedezae causing powdery mildew on Bauhinia variegata, B. blakeana, and Desmodium caudatum in Taiwan. Forest Pathology.
 
Yi-Ting Xiao, Chao-Jen Wang, Tung-Chin Huang, Yuan-Min Shen. First report of Podosphaera xanthii causing powdery mildew on Zinnia elegans in Taiwan. Submitted in Plant Disease.
 
Yi-Ting Xiao, Chao-Jen Wang, Tung-Chin Huang, Yuan-Min Shen. First report of Leveillula taurica causing powdery mildew on Tropaeolum majus in Taiwan. Submitted in 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Yi-Ting Xiao, Chao-Jen Wang, Tung-Chin Huang, Yuan-Min Shen. First report of Podosphera xanthii causing powdery mildew on asparagus bean in Taiwan. Submitted i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Hao Chou, Yi-Ting Xiao, Jyh-Nong Tsai, Ting-Ting Li, Hung-Yi Wu, Der-Syh Tzeng, Chia-Lin Chung. In vitro and in planta evaluation of Trichoderma asperellum TA as a biocontrol agent against Pyrrhoderma noxium causing brown root rot disease of trees. Plant Disease. vol.103, no.11, page. 2733–2741
 
陳儀嘉、廖大經、施昱全、陳杰宜、蕭伊婷、吳永培、沈偉強、張為斌、鄭安秀、鍾嘉綾 2020栽培稻臺稉8號帶抗稻熱病基因Pik-KU之探討。植物醫學期刊
 
研討會論文
 
蔡怡陞、蔡志濃、黃順源、黃郁晴、周昊、蕭伊婷、巫宗錡、張雅昀、李昕翰、安寶貞、劉瑞芬、曾顯雄、曾德賜、鍾嘉綾 2018 解密樹木褐根病:病原生態、傳播及生物防治初探。中華植物保護學會民國 107年年會專題演講。
 
周昊、蔡志濃、蕭伊婷、曾德賜、鍾嘉綾 2017木黴菌防治樹木褐根病之探討。中華民國植物病理學會民國 106年年會論文宣讀。
 
技術報告及推廣
 
蕭伊婷、沈原民 2020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發生狀態及管理策略 臺中區農情月刊第247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發行。
▼展開網站導覽▼